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26

2014

-

08

禾丰粮油集团:种田亏损1000万元还能坚持多久?

作者:


禾丰粮油集团:种田亏损1000万元还能坚持多久?
  
——从湖北禾丰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种田亏损,看农业龙头企业如何种田的路径选择
 
  早在2012年,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禾丰粮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丰粮油集团),就大胆探索出了农业龙头企业整村流转土地、实行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种田的新模式——禾丰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是,以龙头企业为龙头,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为经营单位,实行从育秧到插秧、从插秧到田管、从田管到收割、从收割到归仓一条链式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种田模式。这一模式,为探索新形势下“明天谁来种田、明天如何种田”,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在这一模式运行下,该集团成功在安陆市棠棣镇金龙村等12个村流转土地面积2.5万亩,并签订了流转土地期限为10年的流转合同。这一模式,曾成为湖北省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土地、打造全产业链的一面旗帜,成为各大新闻媒体聚焦的焦点。
  然而,两年后的今天,记者再次来到安陆市禾丰粮油集团采访,提起种田一事,该集团董事长周明照却很尴尬,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他告诉我们,2012年禾丰种田亏了800万元;2013年亏了200万元。两年加起来亏了1000万元。面对冷酷无情的1000万元这个数字,记者确实百思不得其解。究竟该集团种田亏损的原因在哪里?今后的禾丰粮油集团还种不种田?农业龙头企业种田的最佳路径怎样选择?面对这些问题,8月26日,记者冒雨来到安陆市禾丰粮油集团、棠棣镇金龙村的有关家庭农场,深入采访,力求在采访中寻找答案。
  论种田规模, 禾丰粮油集团流转土地2.5万亩;论种田模式,该集团创新了“禾丰模式”;论投入力度,该集团投资了2000多万元,用于购买了插秧机、耕种机、烘干机等机械设备,究竟1000万元的亏损点在哪里?
  在禾丰粮油集团采访,周明照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2012年头一年种田,实收水稻面积20281.16亩,共收稻谷600.0956万公斤,出售价在每市斤1.29元至1.35元之间,总收入约1620多万元。扣除承担的地租、种植成本后,亏损约800万元,远远超出预亏200万元的心理底线。在禾丰粮油集团旗下的——安陆市裕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裕丰公司)采访,总经理李兴国说道:“2012年,种田亏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天旱原因;二是管理粗放原因。”据介绍,天旱原因主要表现在,秧没插完就要抗旱。正值插秧的黄金季节,由于干旱严重缺水,当插完六七千亩秧,就没水了。虽然,公司投资100多万元,通过7级提水,从低处的府河向高处的耕地调水,但却支出了高昂的抗旱费,每亩仅支出抗旱费就达60元。加之,头一年流转土地,实施了平整土地,小块改大块,新改出来的田地,熟土搬走了,生土不盛水。因为缺水,公司花高价从应城请来水稻直播专家,现场教田管员直播。但由于缺水实在太厉害了,最终有437.69亩没有播种。经过直播抢播后的水稻,也因旱绝收447亩。经过44天播种,60多天抗旱,30多天收割,统计下来,12个村中,亩产超过300公斤的仅4个村,面积约7000亩;松林村种植3643.99亩水稻,单产仅223.32公斤,为最低。这粗放管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禾丰粮油集团将2万多亩田的经营管理权全权交给了裕丰公司,裕丰公司又将农活委托给了87名田管员。这87名田管员,最小的45岁,最大的71岁,少则管田50亩,多则400亩。由于年龄偏大,抗旱时,一个人最多只能照管5个提水泵,每个隔300米远,一天跑下来,累得不行。在离水源近、田块平的地方,田管员下力足,舍得出钱请工。在离水源远的田块,引水成本高,田管员舍不得请工,有的田管员甚至放弃管理。临到公司与其结账时,不少产量未达标的田管员避而不见,有两个村的田管员至今不知道谁,涉及种植面积5125.94亩。在采访2013年种田亏损200万元原因时,周明照和李兴国一致认为,2013年是安陆市历史上少有的干旱年景,干旱时间长,而且最后到了无水可抗的地步,亏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旱灾。周明照还说道:“为了公司能将田地种好,公司投入2000多万元,先后购置了2台日烘干稻谷100万斤的烘干设备以及插秧机、耕种机等。”
  禾丰粮油集团种田连续亏损两年,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巨额亏损对禾丰粮油集团影响大不大?以后的种田路还怎么走?今年的种田形势如何?
  有着教师经历的周明照形象比喻道,这办企业就像解答数学题一样,你得耐着性子分析题意,找到方法一个一个地解答。禾丰粮油集团22年走过的路,也就是靠着不畏艰险、克难奋进、勇于探索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还信心百倍地说道:“两年亏损不等于说企业打造完整的产业化链条思路不对;现在的亏损不等于以后永远亏损。今后禾丰粮油集团种田,要在管理模式上逐步完善,要在防灾减灾上想办法。国内外的经验一致证明,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对于企业做好产品品质品牌有保障,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成功办法。因此说,禾丰粮油集团今后有信心将田继续种下去。”有着儒商俊彦风度的周明照一席话,使记者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在分析两年种田亏损对企业影响程度如何时,他继续给记者娓娓道来:“有影响,但影响不大。原因在于企业产业链长,规模大,两年种田虽然亏了1000万元,但企业在品牌营销、加工环节、多元发展等方面的利润,远远大于亏损数。所以说企业承担这1000万元亏损是没有问题的。”据介绍,通过近两年的探索总结,禾丰粮油集团已在种田的方略上实施了大调整。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在种田机制上大调整。改过去2.5万亩流转土地面积由公司直接耕种,为1万亩由公司直接耕种,1.5万亩按订单模式耕种;二是在政府领导下,按照土地水程的好坏、地力条件差异等,采取与农民协商的办法,适当调整了土地租金,由原来亩平上交600斤稻谷,调整为亩平上交500斤稻谷,达到企业、村组、农民三满意。三是逐步完善了对田管员管田责任机制。即:按每亩140元由公司支付田管员管理费。这主要是田管员看水工资,施肥、打药和帮忙收割的工钱;同时,制定出了“两定”奖惩责任制。即:定面积。按田管员管田面积,要求60%面积种小麦,100%的面积种水稻。达不到要求,每少于1亩面积,按小麦单产400斤产量定产,水稻单产800斤定产,按当年国家制定的最低粮食收购价计算,按30%的损失扣田管员工资。反之,每超种1亩小麦、水稻面积,则按所订单产和国家最低收购价进行奖励田管员。定产量。小麦单产定为400斤,水稻单产定为800斤,每少1斤产量,按当年国家最低收购价扣除田管员工资,反之,每超1斤产量,则按当年国家最低收购价进行奖励,奖励办法为,公司50%,村组20%,田管员30%。
  在棠棣镇金龙村一组采访,刚50出头田管员叶幼文说:“我的这个田管小组由2人组成,承管裕丰公司田地234亩,今年我组收获小麦面积85亩,总产43435斤,平均单产511斤;今年种水稻面积234亩,由于今年风调雨顺,插秧抢住了季节,管理抓得很紧,预计今年水稻平均单产1100斤十拿九稳,总产要突破260000斤。”在金龙村裕丰公司万亩优质稻基地采访,记者看到一展平原的万亩优质稻长势喜人,金灿灿的稻谷压弯了腰,预计一个丰收在望的梦想,将很快变成丰收到手的现实。当记者问及叶幼文,如果按照目前预计的稻谷产量,加上你小麦实种面积和实打产量,你这个组两人收入如何时,他兴致勃勃的告诉记者:“由于去年秋播雨水大,我组种了85亩小麦,按照公司种小麦面积不低于60%的要求,我组要受惩少种面积55亩,按照30%受惩金额8910元;但我组小麦单产每亩超了111斤,85亩小麦面积要得奖12737元,两项奖惩相抵得奖3827元。如果秋季稻谷按照单产1100斤计算,我组按30%奖励标准计算,要受奖28431元,加上全年每亩140元的管理费32760元,全年我组纯收入可达65018元,两人人平纯收入32509元。”当记者问及公司制定的田管员奖惩制度好不好时,憨厚勤劳的叶幼文肯定地说:“这一制度很好。最大的好处是,种田的所有投资都是公司的,我们只负责搞好田管,不用操多大心,超产还有奖励。”
  董事长周明照踌躇满志地说:“今年是人努力,天帮忙,预计公司种田收入要有一个大的转机,至少平均单产突破1000斤没有问题。”他表示,公司要将种田长期进行下去。
  禾丰粮油集团三年种田经历,几多辛酸几多欢歌。一个农业龙头企业大面积流转土地,耕种田地,到底给企业、给农民、给社会带来哪些好处?如果说好处多多,那么从禾丰粮油集团种田的经验教训看,农业龙头企业如何搞好种田的路径选择?或者说,应把握的关键问题在哪里?
  在采访中董事长周明照说:“禾丰粮油集团规模化流转土地种田,主要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在于,能给企业提供优质、稳定的粮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的品质品牌。对于一个大型粮食加工企业来讲,稳定、优质的粮源,是提高禾丰粮油集团产品品质、品牌的一个根本因素。今年公司秋季水稻全部种的是‘广两优香66’和‘广两优香5号’稻谷品种,这就解决了过去企业因收不到优质粮源的苦恼。”据周明照介绍,公司种田的目的不是在于要在种田上赚多少钱。他认为,只要保本微利就等于赚钱。有了优质的粮源,就会在企业加工链上赚钱,就会在市场高端营销的品牌中赚钱。
  农民张兴华说:“就我们多年种田收益来看,种一亩田的纯收入一般在800-1000元的纯收入,如遇天旱、涝灾还没有这么多。一般家庭户种田都在8-10亩左右,搞得好也就收个8000-10000元,况且种这点田地哪也去不了,一年四季忙不停不划算。现在把田流转给禾丰粮油集团,就按调整后的每亩交500斤稻谷算账,按每斤稻谷1.3元算账,收入在650元,加上国家粮食直补每亩大约140元,合计,每亩的收入也在790元。同时,还可无后顾之忧的外出打工挣钱,也再不为旱、涝灾害担忧了。”
  棠棣镇人大副主席张国祥说:“通过三年禾丰粮油集团流转土地种田的实践来看,确实给三农工作带来了好处。这第一,就是带来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这第二,就是带来了村组集体经济的壮大;这第三,就是助推了新农村建设。”
  当记者采访董事长周明照:从禾丰粮油集团三年种田的实践来看,你认为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土地种田应注意把握的关键问题是社么时,他认为主要在以下三点:
  一是要注意建立科学合理的流转土地经营机制。这包括从公司到田块到底怎么经营,怎么管理,管理中的奖惩制度怎么制定,如何兑现等等。同时,要注意把握流转土地租金怎么制定最合理,旱涝灾害因素要考虑进去等等。禾丰粮油集团以每亩土地流转费500斤稻谷为标的,以当年国家制定的最低粮食保护价算账折钱,兑现农民土地租金就比较合理。
  二是在流转土地规模上,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能力,以适度规模流转最好。不是说流转的规模越大越好,这要根据企业的人才队伍、管理能力、机械配套的投入力度等因素来确定。
  三是在土地流转期限上,要尽可能的以时间长一点为宜。原因是,规模化种田需要大量的机械、水利设施等硬件投入,流转的时间短了,企业投资收不回来。禾丰粮油集团以流转期限10年就比较合适。
  记者认为,禾丰粮油集团三年种田的经验教训,值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借鉴、吸取。同时,记者更坚信:经历过风风雨雨的禾丰人,一定会在董事长周明照的领导下,将种田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