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2018
-
04
抢抓历史机遇 做强做大孝感香稻产业
作者:
春分已过,清明将至,常言道,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值此春耕生产关键时期,召开此次培训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研究我市香稻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工作。刚才几个县(市)农业局、新型主体代表作了经验交流,中香农科张总就香稻育种及新品种作了介绍,香稻产业协会周明照会长总结了上年度协会工作,总站王文丰站长就2018年推进香稻产业发展作了工作安排,大家讲的很好,我都赞同。在此,我想就我市香稻产业发展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总结经验,分析形势,增强推进我市香稻产业发展的紧迫感。
1、产业发展抓住了机遇期。孝感是农业大市,但农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粮食规模、产量在全省优势不明显。针对市情、农情,2013年7月,市委市政府提出发挥孝感香稻的特色优势,推进香稻产业发展,“力争‘十二五末’,全市香稻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品牌香米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创全省乃至全国香米知名品牌”的发展目标,香稻产业发展正式纳入了市委市政府工作层面,作为全市一百个重大项目加以推进。2016年省政府将孝感香稻产业纳入了《湖北省水稻产业提升计划(2016-2020年)》的规划中。2017年12月,市政府再次召开专题会,研究支持香稻产业发展。今年,香稻产业发展又被列入农业部农业绿色高质高效整市制创建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香稻产业发展与中央提出的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完全契合。从我市香稻产业发展的历程看,我们抓住了难得的机遇期。
2、科技创新步入提速期。以湖北省香稻育种工程中心为平台,以汤俭民育种团队和市农科院技术骨干为支撑,以中香农科科技成果转化为依托,我市香稻技术创新和品种选育步入提速期。以广两优香66、鄂香2号为代表的一系列香稻品种成为香稻产业的主推品种,香稻技术创新已形成了育、繁、推一体,早、中、晚配套,籼、粳、糯全香的格局。
3、标准化生产进入换档期。近几年,各县市区高度重视香稻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香稻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已经初步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香稻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发展到了近60万亩,各地将香稻生产融入到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之中,高标准推进,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申报并获批“孝感香米”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制定了《孝感香稻生产技术规程》,并加以示范推广,各县(市、区)农业局加大香稻“三品一标”论证和标志使用力度,香稻生产的标准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香稻高效生产模式大面积推广,香稻“一水两用”稻田综合种养,虾香米、鳖香米、鳅香米,以及“一种两收”再生稻生产规模逐步扩大,高效模式提高了香稻生产效益,香稻生产提质增效明显增强。
4、品牌建设迎来提升期。“孝感香米”公共品牌的雏形基本形成,初步形成了“孝感香米”+企业品牌的模式。“孝感香米”已被农业部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孝感香米”列入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公示目录,“德安府”香米荣获湖北十大名优大米,“吴稻长黄毛粘”孝感香米荣登“荆楚优品”。“黄毛粘”乡愁的故事被吴稻长讲的名满荆楚大地。各县(市、区)、香稻协会的各位会员单位也纷纷使用“孝感香米”品牌,共同维护打造“孝感香米”品牌,“孝感香米”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5、市场营销正值拓展期。孝感香米已经形成了近20万吨的商品量,孝感香米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南方市场汉川香米形成了一定的销量,德安府孝感香米、黄毛粘、太子米、富水河、渔子河等孝感香米在省内市场也有一定影响。孝感香米线上销售也比较活跃,孝感香米市场开拓形成了一定的氛围。
孝感香稻产业之所以能形成今天“五期”同至的良好局面,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座各位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应该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认真分析形势,看到自身的不足,总结起来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不足与短板:
一是科技创新手段不强、能力不足,科技优势地位有丧失危险。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的一个重要指向就是发展种业,我国种业也进入了重大变革期和深度调整期,种业界将面临重新洗牌。一方面,香稻育种技术已经从传统方式向分子手段转变,育种技术向更精准、更快捷转变,香稻品种向抗性更高、专化性更强、品质更优方向发展。尽管我们在香稻品种选育上抢占了先机,积累了大量的育种材料,又出了大量有苗头的品系,但面对育种技术飞速发展,我们传统选育技术优势将不复存在,孝感香稻育种将会受到严重冲击。另一方面,种业企业面向集团化、资本化运作时代,其他领域的资本大鳄正在进军生物工程和种业领域,隆平高科这样的种业集团正在被兼并重组,更何况孝感的种业一直都是短腿,种业对我市香稻产业支撑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二是香稻种植的规模不大,标准化程度不高,产业发展出现了瓶颈。201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十二五”末生产规模达到100万亩,5年下来还只有60万亩,香稻高标准生产的规模更小,香稻综合种养模式也只是在起步阶段,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香稻产业发展出现了瓶颈,规模难以扩大,标准难以提高,体制机制难以突破。而从全省全国来看,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五常大米”形成优质米业的成功模式,叫响全国;潜江的稻虾产业产值达850亿元,国家投资1个亿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供湖北春露再生稻后发制人,两年的时间已进入农业部和农业厅的视野;湖南省政府应对镉大米出台了发展香稻产业的计划,将会改变全国香米市场格局。如果我们安于现状,再不发力,孝感香稻产业将会被淘汰。
三是龙头企业带动不强,利益联结机制探索不深,产加销的经营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孝感主营香米的加工销售龙头企业规模不大,整体合力还没有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探索不够,小农户和大市场没有形成有效衔接,企业自建基地,成本高,管理难度大,难以形成规模与批量,产加销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制约了产业发展。
四是“孝感香米”品牌不响,影响不大,市场占有率不高。“孝感香米”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正在申报国家地理地理证明商标,是孝感的金字招牌,也是全国唯一,但在品牌建设上,区域公共品牌还没有引起龙头企业的共鸣,对品牌运用、保护、宣传的力度不大,对地标品牌的意识不强,没有让全国唯一变成全国第一。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政府在品牌打造上的力度不够,市场影响力不大,对产业引领作用不强;二是企业也担心统一品牌,担心牺牲个性,造成标准混乱,最后砸了牌子,这也导致孝感香米市场占有率不高,在市场上很难见到孝感香米。
我们要通过分析形势,找出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共商我市香稻产业发展规划,达成共识,找出发展路径,推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推进我市香稻产业发展的责任感。
1、推进我市香稻产业发展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具体行动
2、推进我市香稻产业发展是深化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
3、推进我市香稻产业发展是实施省、市关于香稻产业发展战略的现实要求。
4、推进我市香稻产业发展也是推进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三、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做强做大香稻产业。
近期的重点是加快香稻育种创新体系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大力实施水稻优质工程,用几年时间力争实现粳稻香型全覆盖,“一水两用、一种两收”模式香稻全覆盖,中籼香型占比达60%,全市香稻种植面积突破150万亩,商品香米达到50万吨,品牌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市场占有率实现较大突破,实现香稻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00亿元目标。重点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香稻育种技术创新上要抢抓现代种业发展机遇。
二是要在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上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
三是要在在产加销上实行闭环式、全产业链运作。要发挥香稻协会组织协调作用,调动香稻协会成员、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推广“五常大米”模式,五常大米这个模式是“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起全流程监控可追溯认证体系,从种子农资统一发放起,建立详细档案,从播种到种植技术人员全程指导,收割订单高价收购“两不落地”,公司统一收割,统一收购入仓,稻谷不落地、不落农户,保证质量,杜绝混杂,加工、销售各个环节都是全程监控,全闭环运作。品牌宣传、市场营销、电商销售包括“免淘洗进餐饮”新食用方法、蒸器与食用方式是全方位、立体化、全链条运作,五常大米通过这种方式做大做强,品牌唱响全国,成为黑龙江大米的一张名片,受到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这就是孝感香米要借鉴学习的运作模式。市级将重点支持1-2个企业按“五常大米”的模式做强做大,做成全省香稻知名企业,各县市区也要重点支持一个企业做强做大。
四是要在“孝感香米”品牌创建上下功夫。要支持“孝感香米”这个地标唯一的金字招牌作用,把“孝感香米”做成全省乃至全国第一,通过政府支持、协会指导、企业主打,把“孝感香米”打造成知名区域公共品牌。抓紧做好地理证明商标的注册,加大公共品牌在媒体上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品牌推介,参加会展,挖掘文化,讲好孝感香米的故事,提升内涵,扩大影响,争取多方支持,今年要加大广告投入力度,让“孝感香米”走进湖北卫视,甚至上央视。要让我们协会会员乐于用“孝感香米”品牌,并共同维护好、宣传好这一品牌。
五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五化管理”。
推荐新闻
本网站已支持IPV4 / IPV6 双向访问